希盟所打的“經濟牌”,或者說更白一些,“派錢”這一招不能奏效,對安華和公正黨來說,儼然是敲響了大警鐘。
6州選舉塵埃落定,希盟成功保住3州政權,讓其支持者和團隊暫時鬆了一口氣。可是當晚發表談話的首相安華,卻是臉色凝重。顯然是雖然保住3州政權,可是希盟席位從114席跌至80席,尤其是公正黨從原本的52席跌至27席,對安華將會是巨大的壓力。
此次希盟得以保住3州政權,主要還是來自行動黨的基本盤,但這也恰恰是“理想中最不理想”的結果。
讓人擔憂的是馬來選民傾向國盟,使得國盟贏得的席位,從88席上升至146席;其中不論是伊斯蘭黨還是土團黨,戰鬥力皆明顯飆升。
州選舉之前面對國盟的凌厲攻勢,使得安華也不得不採取“派錢”手段,以抵銷對方“誘之以利”的策略。但從選舉結果來看,安華的努力雖然不能說無作用,但效果顯然未如預期。
由此可見,馬來選民傾向國盟的基本原因並不是完全在於經濟。從吉蘭丹和登嘉樓發展滯後,再至吉蘭丹看守副州務大臣莫哈末阿瑪發表“丹州人民善於挖井論”,都無法動搖其支持率,足以說明“經濟牌”在這一群體,能夠發揮的效果有限。
如今讓希盟及希望國家走向多元的國人深感不安的是,國盟的力量正在擴大,特別是在國家經濟重心的雪州,國盟的議席從原本的6個席位增加到22個,反之公正黨則丟失一半的議席。
而馬來選民唾棄巫統,也是造成國盟議席飆升的關鍵因素。許多馬來選民對巫統已經失去信心,因此巫統競選127席只中選19席,假以時日國盟將取而代之。
希盟所打的“經濟牌”,或者說更白一些,“派錢”這一招不能奏效,對安華和公正黨來說,儼然是敲響了大警鐘。
希盟選票和議席的丟失,經濟因素只佔了少部分,相反的國盟拋出的種族論很大層面引起了共鳴。這個因素是不可忽視的,雖然說對城市居民及其他族群而言,國盟的論調是“可笑的”、“不可思議的”,但又有多少人意識到相信這種論調者的態度是多麼的堅定?
我們知道丹登多數的居民不追求經濟發展,但這兩州有眾多的年輕人到雪隆辛勤工作,把收入帶回家鄉。如果雪隆的經濟狀況也和丹登一樣,錢將從何來?明顯的,國盟鐵粉並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