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打州选如之前所料,掀起了“沙努西旋风”,让国盟在36个州席中狂扫33席,在马来选票的护航下,民政党成功在吉打“破蛋”,赢得居林州席。
希盟+国阵的结盟无法在吉打州选举展现1+1=2,巫统竞选15席全军覆没,希盟也被巫统连累,只仰赖非巫裔选票在混合选区赢得3席,这显示巫统和希盟都被马来选民唾弃。
基于吉打从2008年开始出现“钟摆效应”和“新首相效应”,因此希盟+巫统火力全开力求收复失地,首相安华不只连续数周前来吉打造势,甚至投票日前夕的“终极造势”也舍选情告急的雪兰莪州,到吉打州连赶数场活动站台。
开票显示安华的“新首相效应”并不奏效,反而是“沙努西旋风”吹得强劲,马来选民一面倒向国盟。
吉打绿潮泛滥,伊党扬起青色党旗浩浩荡荡造势,宛如“青兵”带领千军万马攻城略地,也协助土团党和民政党打了漂亮的一仗。钟摆效应失效后的吉打,预料未来将是青兵稳扎的基地,绿潮泛滥难有回头路。
这次州选,国盟为何会一面倒的大胜?
“沙努西旋风”是一股“势”之外,也显现马来选民,以及原本支持希盟的各族选民,都不能接受巫统领袖尤其副首相阿末扎希涉及的贪腐案。
中下阶层的在地马来选民也反映沙努西“接地气”,住在选区内和贴近人民的日常,理解人民面对的问题,因此在马来社群赢得民心。
沙努西和伊党的科技资讯操作也比其他政党遥遥领先,他们以简易直接的方式击中要害,TikTok上传的很多视频都不是胡言乱语,有许多反击团结政府不当政策的演说重点,足以引起民愤。
国盟以最自然的方式贴近年轻选民,投其所好。州选布局沿用马来人投马来人的策略,危险区派前足球员吸引选票,德卡区派巫裔候选人对决行动党吉打州主席陈国耀,结果都奏效翻转战绩。
伊党、土团党、民政党竞选期间没有内讧,枪口一致对外是致胜重要因素之一。如今州选奏凯歌后,伊党是老大,土团党附属其下。
至于民政党,成功在居林州席破蛋,中选的黄佳祯是民政党青年团长兼民政党吉打州主席,接下来肯定会被委为唯一的华裔行政议员。
作为民政唯一有官职的代议士,黄佳祯将面对过去类似行动党和马华在州政府的处境,如何在“大局”下平衡伊斯兰化政策,否则将受到非巫裔的指责。
吉打州选投票率是73.86%,国盟除了获得在地马来铁票,投票日前夕回乡的游子也以马来选民居多,路上的外地车牌车子上很多都是巫裔,非华裔游子对州选的态度冷,两者形成选票的落差。
这次州选,希盟和国阵为何会输?
除了钟摆效应失效,安华上任8个月政绩不明朗,言行不一也让支持政改的各族选民失去信心。安华在竞选期最后一个星期的言行引起反感,也影响选情。
其中安华针对固打制课题的言论和视频令人不满,不断利用政府资源助选造势,乘坐直升机空降沙努西上阵的仁那里选区,选民都不买单。
公正党多年来在吉打始终无法赢得马来民心,2008年和伊党组成联合政府,2018年是借前首相敦马哈迪的声势助力。如今没有伊党,没有马哈迪和土团党,公正党无法吸取马来票,基层始终薄弱。
诚信党也不成气候,行动党向来竞选两席攻非巫裔选区,今回德卡区因国盟更换策略,行动党面对巫裔候选人而守土失利。
巫统在吉打州选全军覆没,无力帮助希盟争取马来票之外,还连累希盟失去非巫裔选票,一些在地华人也不出来投票。
至于不获上阵的马华和国大党,其党员和支持者的选票是否因发泄情绪而流到国盟?不排除是助长国盟狂胜的因素之一。
不满希盟和巫统结盟的马来选票,大部分也流向国盟。马来选民唾弃团结政府,选择国盟并不会有太大的纠结,因为他们不担忧伊斯兰化政策。
33对3的结果,终结了自2008年开始的钟摆效应政权轮替,如今青兵稳扎已没有回头路。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