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州选成绩,会令安华未来施政更举步维艰,铺在面前的是一条漫长曲折的改革之路。
6州选举大局已定,从牌面上看,希盟和国盟各保3州,维持原状,实则是国盟的选票增长势头更胜一筹。
在东海岸3州,国盟所向披靡,在森槟雪3州,也有斩获。如果这些州属的投票率再高些,国盟可能入账更多。
绿潮没有淹没森槟雪3州,主要是因为希盟的基本盘,即华印裔没有跑票。另外,有些巫裔选民对于投票意兴阑珊,不少人没有回乡投票,就算是在地选民,也觉得生计比投票重要。
可以说,其实政治倦怠感皆有渗透各族,只是非穆为了阻挡绿潮,仍会卯足全力动员投票,而马来族群却相对少了非投票不可的意愿。
然而,这不代表团结政府可以安然无忧的度过未来几年。
回顾历史,在2008年3月8日举行的第12届大选,大马掀起了政治海啸,除了吉兰丹,雪槟霹吉也首次变天,落入反对党手中。
当时,人民对执政党贪腐滥权、选举不公、种族主义当道、油价高涨等问题不满,借由手中一票,发挥人民力量,才让大马政治版图重新划分。
当中,雪州之所以变天,前雪州大臣基尔“功不可没”,其千万豪宅“基宫”掀起千层浪。在这之前,巴生港口区前任州议员查卡利亚的“查宫”风波也早已引发民怨。由此可见,涉及贪腐绝对可以让政权倒台。
政治海啸至今已15年,除了槟雪政权靠着良好施政,仍堪称稳固外,霹吉政权已几度易主。
这说明了若没有政治青蛙作怪,要留住选民的心其实不难,不外是让人民觉得政府做的好,不必换。
再回看2018年,大马变天,也是因为两大课题:1MDB案及消费税课题持续发酵。如今,这两大课题已走出选民视野。人民更关注疫后生活费高涨课题。无法否认,宗教保守主义也确实影响了一些年轻选民的投票趋向。
州选成绩显示,希盟主要仍是靠火箭的华印票取胜,巫统也只是保住了一些基本盘,并没有争取到更多马来选票回流。团结政府的合作模式在州选后暂时不会改变,但未来能走多远,必须深思。
尤其是安华上任后大力宣扬打贪,但团队内却有人涉及贪腐官司,这会让巫裔选民觉得他言行不一。这种负面效应,无法在短期内扭转。
此外,团结政府上任近9个月,为了避免在6州选赶走选票,各种经济改革措施一直延宕。如今州选成绩并非大好,相信安华团队在重重顾虑下,不会大刀阔斧的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至于教育政策的改进,如支持华教、承认统考、废除固打制等,更将成为不能碰的禁忌。
只是,这种船头怕鬼,船尾怕贼,看着族群投票趋势办事的方式,会把国家带往错误的方向。
如果对手是通过社媒宣导不正确的理念,同是通过社媒起家的希盟,也应在同样战场,以及正规教育体制宣扬正念,拨乱反正。
如果巫裔对各族享有平权仍有疑虑,希盟要做之事,是通过教育改革,以及各种管道,向年轻一代灌输平权的观念,而不是反过来要求少数族群“体谅”无法改革的苦衷。
总的来说,本次州选成绩,会令安华未来施政更举步维艰,铺在面前的是一条漫长曲折的改革之路,可是,若放眼长远江山,以及打造更开明团结的马来西亚,安华政府在改革路上,还是必须勇敢前进,就算只跨出一小步,也胜于原地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