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踊跃投票,我们得以巩固民主制度,深化民主精神,推动国内民主的健康发展。投票不难,民主制度需要国人的积极参与,否则就会丧失意义。
6州选民将于周六(12日)投下神圣一票,决定州政权花落谁家。这一次的选举可谓既激烈又冷淡。激烈的是政党之间的斗争,国盟挟绿潮汹涌之势,冲击希盟∕国阵执政州属,撞出火花;冷淡的是选情,民间少了沸腾,许多政治讲座都热不起来,呈现另一番弔诡的景象。
两大阵营全力以赴,在竞选宣言中大派“好康”,以争取选民青睐,然而当中民粹意味甚重,“糖果”多过“政策”,因此选民不能只以宣言内容作为投选考量。
8月12日投票之前,选民可从3方面进行评估,权衡之后,才能作出明智决定。
其一,政党的政治理念。不同政党不同阵线有不同的意识型态,他们有各自的政治理念与政策路向。得到最多选民的共鸣,他们才可获得权力,落实政纲。
基于个人的要求与理念各异,保守和相对开明的政党都有他们各自的市场,作为选民,我们在投票之前要思考的是:这个政党的理念是否契合我们的观念。我们是支持多元路线,还是倾向单元主义?
其二,政党∕联盟在州属的治理能力。6州选举中的3个州政权(吉兰丹、登嘉楼和吉打)原由国盟掌控;另3个(雪兰莪、槟城和森美兰)则原在希盟∕国阵手上。两方在这些州属的执政表现,可作为投票的参考之一。
这些政党∕联盟是否有能力治理州属,保障州民的福祉?地方上的民生问题是否受到关注、获得解决?是否有能力提供清洁的自来水?能否确保居住环境的卫生和健康?
需注意的是,国盟把6州选举定义为对联邦政府的公投,以此催谷选票,但这并非恰当的做法。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并不处于同一个层次,两者的治理范畴不一样,州选举决定的是州政权,与联邦政府无关。
国盟的“公投”之说,模糊了州政府的角色,或会误导选民。州选就是州选,6州选民须明白他们这次投票是要选出有效率的州政府,以管理州属与地方事务,而不是为联邦政府评分。
其三,候选人的素质。虽然大马选民大多数仍倾向于“选党不选人”,但公众对于候选人的素质,也需有一定的要求,不能随便选个“路人甲”。
一个优秀的议员,不但可以为当地提供良好服务,也能带动政治水平往上提升。当选民对候选人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就会推动政党提拔更优秀的代表,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以上数点仅作为参考,希望选民能明智地投下一票,选出有效率的议员。另外,目前社交媒体上流传各种讯息,有真有假,有说道理的,也有煽动抹黑的,选民须懂得过滤信息,不要轻易受影响。
最重要的是,在8月12日投下一票,履行公民义务。由于选情热不起来,选民投票意愿不高,一般预测,与第15届大选相比,这次6州选举的投票率将有所下降。净选盟甚至担忧投票率或会低于55%。这是一记警钟。虽说即使投票率低,选出来的州政府依然是合法的,但代表性却会略显不足。
大马是一个民主国家,公民有责任和义务投票选出代议士,并由赢得过半议席的政党∕联盟组织政府。通过踊跃投票,我们得以巩固民主制度,深化民主精神,推动国内民主的健康发展。投票不难,民主制度需要国人的积极参与,否则就会丧失意义。
8月12日,民主和你有约。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