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18岁投票的起步不是太早或太迟的问题,而是我们有没有政治意愿放手让新一代在政治上成长和成熟。
6州选举择定日期之后,华玲7名年轻人自掏腰包合资逾2万令吉,制作一台和直升机同样比例的直升机模型,放在甘榜查罗沙浪为选举造势。
他们7个月前就开始策划,购买材料,工余时间分工合作把罗里空壳和二手零件拼成一架以假真乱真的模拟直升机,如今这件作品成了“州选举旅游景点”,村民引以为豪,外州游客涌来拍照打卡。
这个年头,很多年轻人都说钱不够用,能够让这几个年轻人出钱出力为支持的政党打选战,背后的推动力叫“热忱”。
我们曾经在大集会看过那样的热忱,不过,今天很多人连出席政治座谈会的兴致都没有了,所以感受不到选举的温度。正当我们以为选举热不起来的时候,社媒尤其是Tik Tok平台正在活滚沸腾。
很多年轻人制作视频,创作歌曲,发表政见,进行街坊,除了网红艺人还有很多百姓和素人,他们有话直说,立场鲜明,比政党的宣传更有渗透力,召唤着年轻人加入他们的行列。
这次州选,年轻选民绝对是各政党各阵营积极争取的选票,尤其是上届州选票数非常接近的议席,年轻人的选票具有关键作用。
根据选委会最新选民册,此次6州选举,年轻选民增加不少,符合投票资格的选民有977万3571人,其中18至30岁的选民占了300万人,更值得关注的是,6州有106个州议席的30岁选民占30%到40%的比例,他们极有可能成为这些议席的造王者。
去年第15届全国大选第一次采用18岁及以上自动登记为选民的选民册,大家没有十足把握年轻人会怎样投票,但都以为年轻人会投给希盟或MUDA,意想不到的结果是,新选民成了国盟的新希望。国盟所赢得的议席,选民年龄普遍上较年轻。
人权律师茜蒂卡欣在大选成绩揭晓时,在脸书绝望写道:“18岁投票没有拯救马来西亚,这个国家正在走向毁灭!”
她后来受询时进一步说,大选结果证明了18岁投票政策是一个“被误解的理想主义”,由开明进步的年轻群体所推动,却是让伊党等保守派用来赢得更多支持的关键。
年轻人不管任何种族应该都是开明的,响往开放自由的,和世界接轨的,但这只是我们所知道的年轻人,还有一些年轻人长期接受宗教的熏陶,他们也追得上时代,但是谈到宗教时依然守旧,也延续上一代的政治信仰。
大选成绩出炉后,大家才惊觉国盟在TikTok的宣传取得惊人效果,加上伊党早在宗教学校向新生代灌输宗教价值观,引导他们的投票趋向,18岁投票政策让他们提早验收成果。
这次州选社交媒体依然是主要战场,因为年轻人都在这里,希盟国阵也挺起直追,不让国盟专美,一些支持希盟国阵的年轻选民开始涌出来。
在tik tok媒体就看到一名东海岸的巫裔年轻人宣泄不满,他说东海岸人民都不想改变现状,他们不在乎福利,不在乎地方没有发展,只担心政局起变化被剥夺信仰权利。但他提醒乡亲父老,他们州属一直没有进步,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因为他们认定只有某些政党可以捍卫他们的信仰而不敢求变,任由地方发展不进则退的远远抛在其他州属的后头。
这名年轻人的告白代表了改革的希望,不过也反映了实事,即很多乡区马来人依然趋向保守,不愿改变,他们在发展和宗教之间选择了后者,要说服新一代接受改变尚需要时间和心力。
而且各族年轻人所支持的阵线也趋向两极化,华裔年轻人多数支持希盟国阵,而巫裔青年则以国盟支持者居多。
有人认为,我国推动18岁投票太匆促,独立民调机构巧思中心(ILHAM)在大选后访问了年轻选民,发现他们还未完做好准备或有足够成熟在选举中做出决定,有将近90%的18至21岁年轻选民,完全没有关注国家时事和政治局势,大部分还是受家人的政治倾向所影响。
不过大马青年运动组织Undi18积极推动年轻选民投票,重视的不是他们投哪一个政党,而是他们对政治的参与度。
18岁投票政策的正面影响是各政党必须倾听年轻人的声音,竞选宣言要纳入和年轻人相关的福利,不再只是把焦点放在年长选民身上,因为国家现在的建设,未来是属于他们的。
推动18岁投票的起步不是太早或太迟的问题,而是我们有没有政治意愿放手让新一代在政治上成长和成熟。
上星期日晚上出席了MUDA的竞选活动,人数当然远远不及希盟国阵或国盟大型活动人山人海的盛况,但也有两三百人,出席者多数是年轻人或专业人士,他们很专心聆听演讲至结束,最后纷纷掏腰包买T恤以示支持。
随机问了身边一位年轻人,为何会来听这场演讲,他回答说,不想成为任何联盟或政党的“定期存款”,他要用投票权利告诉政党:“我们是选民,不是你的数字。”
第一次投票可能没有经验,会随波逐流,但他们会长大,会累积经验,会学会明辨是非,最重要的是,既然给了他们决定国家的未来的权利,我们就要尊重他们的选择,更何况,就算拥有10届大选投票经验的人,也不等于会做出正确的政治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