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9日訊)華研智庫報告指出,在綠潮結構未變下,本次6州州選將檢驗希盟-國陣的選票轉移效應:若成功實現選票互補和加疊,將有利於構建政治新秩序,並帶來政治上的重大意義。
華社研究中心(華研)今天公佈華研智庫報告,指6州州選舉是希盟與巫統首次在選前結盟合作,將對兩個重要趨勢起著檢驗作用,對馬來西亞未來政治發展將有重大意義。
“首先,如果希盟與巫統經過整合之後,雙方票源和支持者能相互轉移和產生互補作用,亦即希盟支持者願意在巫統上陣的選區支持過去的宿敵,相對的,巫統支持者也樂意在國陣沒有上陣的選區擁護希盟候選人,彼此就創造票源轉移和疊加的效果。
“一旦證明希盟與巫統的選票可以成功地互相支援,加上基層組織在某程度上不排斥相互助選,那麼就會重演1952年吉隆坡市議會選舉的經驗,並帶來政治上重大意義。”
1952年馬華和巫統在吉隆坡地方選舉上偶然合作,卻意外創造出聯盟的模式(國陣的前身)促成兩黨歷史性的結盟,開創了馬來西亞往後70年跨族群的政治秩序。
因此,希盟與巫統在2023年的州選舉合作將檢驗兩者的合作是否受彼此基層的認可。
“一旦在實務操作和權力安排上皆證明有其正當性,就有利於構建未來的政治新秩序。”
希盟票轉國陣易
國陣票轉希盟難
華研智庫分析,從選民投票行為而言,非馬來裔選民仍對希盟保持高度支持,希盟支持者在轉移選票給巫統時比較沒有困難。例如華裔選民會接受希盟號召,在沒有希盟參選的選區支持昔日對立的巫統候選人,以求團結政府穩定。
加上馬華公會沒有參選,也會緩解華裔含淚投票的困難。但是,要讓巫統支持者把選票轉移給希盟候選人將會有一番阻力,無法全數轉移給希盟。
結構面向沒消解
綠潮已受遏制
此役另一個檢驗的焦點是,安華領導的團結政府,其馬來人的支持度是否有所增加?以及2022年全國大選的綠潮是否持續擴大?
去年大選的綠潮現象,國盟大有斬獲,但宗教並非唯一因素。華研智庫在2023年1月的報告就指出,綠潮背後實有階級差異和經濟因素,也反映了疫情帶來的政治衝擊,包括馬來中下階層的經濟困難、收入減少、城市馬來青年的就業危機,以及在道德和貪腐問題上對巫統不滿,這些因素都讓不少馬來選民對國盟更具好感。
“這些宏觀的社經結構困境,並不是安華上臺後就能在短期內解決,巫統領導層仍由扎希把持,也難以召喚傳統的選票迴流。”
儘管綠潮興起的結構面向沒有消解,但無論如何,近半年已受到一定遏制。
報告寫道,安華上臺後的首要戰略目標就是穩定政權,在涉及身分政治上姿態謹慎,在大學固打製、性別議題、統考立場上表現保守,對財經改革也暫緩處理,一切以六州選舉過關為考量。
“安華不觸怒馬來選民的策略,一定程度上有阻遏綠潮蔓延的作用;全國大選後國盟失去執政資源,各種社會利益相關者也會調整政治取向,都對綠潮起到緩衝作用。”
州選等同公投缺合理性
另外,華研智庫認為,此次州選不能理解為期中選舉,因為與全國大選距離不足一年,間隔過短,“在野黨欲將州選等同於公投,此訴求也欠缺合理性,除了缺乏明確的公決議題,新政府也沒有嚴重施政失誤。
“不過,由於州選距離2022年11月全國大選不遠,安華上臺後姿態謹慎,惟缺乏重大政績,總體的社會經濟氛圍仍在提振之中,因此預期選民投票行為不會出現結構上的劇烈調整,仍舊延續去年大選的格局,兩大陣營基本面將維持不變。”
換言之,國盟在馬來選民方面佔優勢,非馬來裔選民則集中支持希盟,比較大的變數落在巫統支持者的流向,估計至少三分之一巫統選票無法轉移給希盟。
六州牽動大量人口
地方課題被稀釋
6個同步選舉的州屬,基本可分為東西兩條戰線:東線是吉蘭丹、登嘉樓和吉打,位處東北部,是馬來人核心地帶;西線是檳城、雪蘭莪和森美蘭,位於西海岸多族群混合地區,也是社經與工業化較高的地帶。
“兩條戰線除了地域差異,也呈現多元與單向、世俗和神權、城鎮與鄉區的差別,加上身分政治的區隔,隱然是馬來西亞兩個不同的國族建設對峙。”
報告指出,6州州選乃地方選舉,本應注重民生和地方議題以及議員服務和人際網絡,但由於連線牽動大量人口,就形成政黨對決,稀釋了地方課題。
“儘管朝野陣營在基本理念和治理政策上確有區隔,但為了爭取最大票倉馬來選民的支持,希盟-國陣這個陣營卻與國盟有趨同的現象,兩者同樣以維護馬來人的宗教權益和政治安全感為主軸,無法在選舉競爭上拉開距離,展開差異化的對比。
“兩方的差別在於操作上,希盟-國陣處於被動與謹慎,國盟卻採取偏鋒和急進手法;在競爭區塊上,希盟-國陣主攻吉打試圖爭取突破,國盟則強打雪州有意擴大版圖;巫統的主戰場落在森美蘭,這是今年州選巫統唯一居優勢的州屬。”
過於模糊抽象
“昌明社會”不夠接地氣
華研智庫認為,以安華為首的團結政府在選舉論述上主打昌明社會概念,標榜中間溫和的立場,但此概念過於模糊與抽象,無法營造出共鳴感和接地氣,在政治上難以喚起選民對未來的想像。
“昌明社會可以作為安華施政的指導原則,惟無法在政黨競爭中發揮動員群眾和激發熱情的有效能量。”
政治版圖維持對峙
朝野未來4年保持競爭
這份報告由華研智庫委員會副主任潘永強及委員會成員李泰德分析撰寫,也對各州選情進行了評估。
這是首相拿督斯里安華擔任首相8個月後,首次面對選民檢驗的大型選戰,也是希盟與國陣聯合執政以來第一次面對在野的國盟挑戰。
他們指出,本次6州州選的競選過程顯示選民熱情降溫,也沒有任何一方足以輾壓對方,即政治版圖結構不變,彼此仍維持對峙格局,同時預測雙方在未來4年會持續保持競爭能量。
投票率決定雪大局
雪蘭莪乃是本次州選舉最具有看頭的戰區。國盟在去年的全國大選來勢洶洶,依靠綠潮的氣勢在雪州一舉贏下22個國會議席中的6席。而在本次雪州選舉,作為過往的政治宿敵,希盟與國陣的合作將讓人檢視兩黨的結合是否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華研智庫報告列出,在2018年全國大選,希盟在雪州的56個州議席中大勝,贏下51席,並且囊括63%的選票。
“今年州選舉希盟與國陣合作,但要重演上屆大勝的結果可謂困難重重,團結政府要贏得三分之二(38席)也是嚴峻的考驗。”
依照2022年全國大選的結果,國盟有14個雪州議席得票領先國陣與希盟,希盟和國陣則分別在40個和2個州議席領先。
“由於希盟與國陣在本次州選舉已做好協調,希盟甚至讓出3個在上屆大選贏得的州議席給國陣,分別是鵝嘜斯迪亞(由公正黨禮讓)、杜順大(由行動黨禮讓)與而欖(與誠信黨交換),直白來說就是避免巫統在其餘所競逐的選區全數敗北而在新屆州政府沒有代表的尷尬局面。
“不過,若把兩者在去年大選的得票加總,團結政府就可以在國盟領先的14席中,於其中11席取得逆轉,把國盟領先的議席數降至3個:巴生海峽、昔江港和摩立。”
然而,此計算是建立在國陣與希盟的得票須完全過檔到對方,方能確保他們可從國盟領先的議席中,逆轉當中的11席。
選票轉移存數疑問
“目前,國陣與希盟支持者的選票之轉移性(vote transferability)能否奏效,仍存在數個疑問。”
一、巫統是否有辦法說服其支持者,黨為了確保繼續生存而加入團結政府是目前對巫統最有利的選擇,不要執著過去與希盟的謾罵與不滿;巫統要勸服支持者以韜光養晦的方式留在執政陣營,待來屆大選東山再起。
二、希盟的馬來支持者大多厭倦巫統的貪汙、裙帶關係等舊政治文化,又對多元族群政治抱有一定接受程度。因此,希盟也要說服其支持者,特別是居住在雪州的馬來選民,阻止他們因為不滿國陣與希盟合作,憤而把選票讓給國盟。
三、依目前狀況來看,希盟與國陣要百分之百地轉移彼此支持者的選票給對方,將非常困難。較為務實的問題是,彼此要轉移多少得票,才足以取得三分之二議席?
若以去年底全國大選的結果來計算,假設各族群的投票率不變,各政黨的基本支持度也不變,在僅考量選票轉移性的情境下,希盟與國陣須要有不低於50%的馬來支持者將選票轉移給對方,才可達到三分之二執政的目標。
華印裔投票率混合區關鍵
在雪蘭莪56個州議席中,馬來選民過半和不過半的議席分別為37個和19個,後者毋庸置疑都是希盟的堡壘選區。
至於馬來選民過半的37席,又可以細分為兩類:
(一)馬來選民佔多數的混合選區(馬來選民介於50%與70%之間),有22席。
(二)馬來選民佔絕大多數的選區(馬來選民70%以上),有15席。
華研智庫分析,假設希盟在19個非馬來選區領先,而國盟則在15個馬來選民佔絕大多數的選區佔優勢,那麼,剩餘的22個馬來混合選區將決定哪一個陣營能贏下雪蘭莪。
“要在馬來混合選區突出重圍,除了馬來遊離選民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華裔和印裔投票率的高低,也是一個會影響選舉結果的關鍵因素。”
簡而言之,非馬來選民投票率的高低,最終將可能直接決定希盟能否第4度執政雪蘭莪。
“倘若國盟在雪州贏得過半議席組織州政府,則大大增加其贏得第16屆全國大選的幾率,屆時,安華恐在未來施政上將面對重重的困難,甚至有成為跛鴨政府的可能。”
非巫裔投票率可影響雪州政權的22個馬來混合選區:
斯里斯迪亞、斯里沙登、班登英達、雙溪比力、中路、再也谷、杜順大、雙溪杜亞、丹絨士拔、鄧普勒公園、武吉美拉華蒂、哥打白沙羅、依約、巴生港口、伯馬登、美丹花園、巴也加拉斯、鵝嘜斯迪亞、峇冬加里、士毛月、雙溪甘迪斯、龍溪。
檳選情較利希盟
希盟已連續三屆在檳城執政,華研智庫認為,由於近半選民為華裔,因此選情對希盟較為有利,而提名前關於更換首席部長的傳聞,行動黨也及時止血減少衝擊。
報告指,國盟在去年大選威省北部取得3個國席,其中包括安華家族常年駐守的峇東埔,“威北的馬來選區是團結政府的缺口,地理上接連吉打也會受沙努西效應影響,安華拜相後能否扳回將考驗其魅力和顏面。”
此外,檳城最特殊是華人擔任首席部長,也將考驗巫統黨機器是否全力輔選。“但是希盟仍須協助巫統贏得馬來選區,確保選後的州政府涵蓋巫統代表,強化團結政府正當性。”
吉希盟國陣難扭轉局勢
在吉打,國盟去年大選只輸一席,而來自伊黨的沙努西擔任州務大臣3年期間,以民粹舉動成為爭議性人物,卻在該州馬來社會享有頗高的聲望,是本次州選戰鬥力最強的政治明星。
“安華上臺後,沙努西炮打聯邦政府的場景讓國盟獲得不少州民的掌聲,蓋過他施政上的弊端。吉打是搖擺州,但希盟或國陣要在本屆州選扭轉局勢難如登天,非馬來裔選民流露政治無力感影響投票意願,不過,國盟也有地方派系問題,希盟-國陣不會全軍覆沒。”
森受綠潮衝擊較輕
華研智庫認為,森美蘭對希盟與國陣而言選情相對穩定,馬來人支持度也偏高。若以2022年大選為基礎,巫統在森州的馬來人支持度在6州中是最高的,即使是希盟,其在森州的馬來人支持度也是6州當中位居第二位。
“伊斯蘭黨的實力在雪州以南開始遜色,因此森州受綠潮衝擊較輕,是團結政府選戰壓力較輕的地方。
“不過,由於森州是巫統最具優勢的一州,選後該黨有可能爭取州務大臣。如果巫統選後無法在任何一州主導州政府,巫統當權派不容易向黨內交待,也不符團結政府內部權力平衡。”
丹登料維持現狀
報告指出,自1990年起伊斯蘭黨連續6屆主導吉蘭丹政府,但政績乏善可陳,經濟和基礎設施落後,“州政府缺乏治理能力,吉蘭丹選民已經滋生疲憊感,但苦於在野黨沒有培養出替代的團隊領袖。”
報告續指,誠信黨一直無法在丹州取得穩固根基,巫統雖然保持一定得票率,但歷經分裂後有待重建。過去的選舉,伊黨以道德訴求依靠遊子選民取得勝利,惟今年投票前沒有特假,因此外州遊子選民投票率值得觀察。
“至於登嘉樓,國盟選情相對穩定,巫統仍然四分五裂,現任州務大臣是航天工程師出身,態度穩建;選舉期間遇到登州王室葬禮,也影響巫統和希盟造勢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