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多數華裔不出來支持希盟國陣,則國盟有望奪下雪州。
每次大選,行動黨領袖都很慣性的在接近投票日的時候以“選情告急”作為催票策略。但2008年起,多數選舉在華人區都是以完勝告終。這種情況在2021年馬六甲州選和2022年柔佛州選卻不一樣,當時同樣也是發出選情告急的警報,不過還是讓行動黨的勁敵國陣橫掃三分之二的議席。
主要的原因有三:州選時期,很多非行動黨/非華裔為主的選區,認為州選影響不了中央層面的政局,第二,那個時候是納吉“Bossku”的巔峰期,第三,華裔普遍上對希盟還是有一絲絲的失望。
截至這篇文章交稿時,我的分析是即將來臨的6州選舉,國盟會輕鬆拿下吉打、吉蘭丹和登嘉樓,現在情況可以在硬戰後拿下森美蘭,雪蘭莪則動搖。國盟之所以能勢如破竹,和國陣能橫掃馬六甲和柔佛的原因差不多,只是換了角度。
同樣是州選,不會在法律程序上影響中央政權,在馬來選民心中,納吉的“Bossku”旋風被國盟伊斯蘭黨的沙努西有效取代,以及各民族對團結政府的失望,在華裔選民的心中,這次州選又是“厭惡”多過“恐懼”。厭惡指的是團結政府的巫統,恐懼指的是國盟的伊斯蘭黨。
華裔對這次州選冷淡,不是沒原因的。至今,我還沒察覺任何希盟領袖宣佈“選情告急”,但是據我分析,包括檳城在內,對希盟國陣而言,真的是“選情告急”。
選情告急之所以被濫用,是因為若是真的“告急”,對該黨支持者會有催票作用。然而,其關鍵字是“本黨支持者”。也就是說,“選情告急”策略,不會對“非本黨支持者”造成任何影響。如果原支持者對黨有所失望,那麼此等策略,也不會有很大的迴響。
距離州選還有幾天,首相安華在一次與學生的對話會,回應一位看似小學生的問題,他捍衛固打製,但“政治式”的回應,也讓很多華裔看不下去。這也令到很多原本搖擺不定,不知道要不要出來投票的選民失望。
同樣的,除了有首相出席的政治演說外,其他候選人的政治演講也出奇的冷淡,沒有一場是爆滿的。反之,國盟的政治演說,包括檳城、雪蘭莪和森美蘭都人滿為患。
天時和地利,都往國盟傾靠。馬來選民的意志堅定,已經有超過70%是鐵了心會支持國盟。而華裔選民眾多的檳城和雪蘭莪,團結政府的勝算,則看多少華裔選民會響應“選情告急”之說。只要多數華裔不出來支持希盟國陣,則國盟有望奪下雪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