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全国大选,民政党和马华在槟城全军覆没后,过去15年来都在苦打翻身仗。来到第15届6州选举,两党仍在追求着同样的“破蛋”目标,但求拿下1席重返槟州立法议会。
这2个曾同属国阵的华基政党,双双被选民拒绝后,一度同病相怜。过去的2013和2018年全国大选,以及2022年的国会选举,他们3次奋战后,在槟州依然一席都赢不了。
如今第15届槟州立法议会选举开打,民政党披着国盟旗帜在槟州19个议席上阵。反观马华在6州选举的舞台上消失,第一次完全缺席槟州选举,用旁观者身分看这一场选举。
槟40州席民政分得19席
本届州选,民政仗着国盟势力打背水一战,似乎找到破蛋的契机。
槟州40州席中,民政在国盟分配得19席,比在国阵所得的13席还多,也与行动党竞选的议席数量相同。
刘华才攻峇六拜 话题性十足
民政仍在华裔为主的选区上阵。在华裔选民普遍上支持希盟拒绝“绿潮”的趋势下,民政要靠华裔或混合选区“破蛋”,实属艰难。
所以,刘华才以党主席身分取得上阵的最大突破。他最终取代伊党到马来选区峇六拜上阵,对垒希盟候选人阿兹鲁。
尽管刘华才被公布为峇六拜候选人的过程充满波折,并在提名几天后一直面对伊党当地基层的冷待不参与助选,但他以华裔候选人身分攻打马来选区,充满话题性,峇六拜瞬间成为焦点。
峇六拜拥有近4万选民,巫裔占63.22%、华裔30.16%、印裔5.66%及其他0.96%。选区结构看来,刘华才尔后在发生“请离”事件,并在伊党正式向他道歉后,与伊党的关系峰回路转,峇六拜伊党基层开始走出来为他拉票,因此他确有机会挟着伊党的支持率,获得更多巫裔选票。
不过,阿兹鲁在上届大选中,以5245张多数票打败巫统和伊党的候选人,担任5年议员也有服务口碑。刘华才这一仗,暂时还是居下风。
无论如何,党主席亲征马来选区,说到尾也是一场关乎尊严的背水之战。若赢了,就让民政阔别3届选举后重返槟州议会,也有席位作为基础,巩固本身在联盟里的地位。
若无法胜出恐难在国盟抬头
这一次的6州选举,马华决定不参选,完全失去在槟州“破蛋”的机会,可谓前景堪忧;另一边的民政虽有机会上阵,若继续无法拿下任何议席,则表示即无法贡献华裔选票,也无法拿下国盟有优势的马来区,未来也难在国盟抬头。
这两个政党走过辉煌来到今天的窘境,此次州选后,前方的路该怎么走?

民政马华时敌时友
过去半世纪以来,民政党与马华在槟州的故事,道尽双方“时敌时友,也亦敌亦友”的关系。
许多人不知道,槟州第一任首长已故丹斯里王保尼,其实来自马华。王保尼从马来西亚于1957年独立担任首长3届任期,直到1969年选举,槟州变天。
民政党创立于1968年,创党后短短1年便在1969年第3届全国大选以反对党身分独立上阵,成为马华的政敌。民政首次参选便一口气从槟州24个席位中拿下16席,把执政的国阵打败得落花流水。马华在这一战中全军覆没,成为反对党,巫统只剩下4席。
民政党在槟州创下历史,单独执政槟州,由民政的创党领袖之一,即林苍祐取代马华担任槟州首席部长,开创民政主导槟州政权的辉煌时代。林苍祐也是马华前党员。
1973年从对手变盟友
在政治现实的考量下,民政于1972年与第2任首相敦拉萨的联盟,在联邦和槟州组成政府。直到1973年,拉萨带领成立国阵取代联盟,林苍祐携民政加入国阵。
这一年开始,民政党和马华从竞争对手变成盟友,并在1974年第4届全国大选中,首次在国阵的天秤旗帜下上阵。
即便马华在国阵的“老二”位置已成型,但在槟州的情况例外。1974年结盟以来的槟州选举中,民政分配得的议席数量都在马华之上。即便马华基层曾公开要求槟州首长职,但这职位依然属于民政,奠定民政在槟州政权的主导位置。
槟州于2004年第11届大选中重新划分选区,原有的11国席和33州席,增加到13个国席和40个州席。
2004和2018年大选,国阵成员党在槟州的议席分配,一直保持在民政4国13州、马华4国10州、巫统5国15州、国大党2州席。
2008变天后 连3届追求破蛋
2008年第12届全国大选掀起政治海啸,民政和马华被行动党一举打败,双双在槟城“吃蛋”,失去执政党地位。
当年选举,槟州40个州席中,行动党赢得19席、公正党9席、伊党1席。国阵只靠巫统保住11席,民政和马华第一次在槟州立法议会全无代表。自此之后,他们一直朝着“破蛋”的目标前进。
2013年第13届全国大选,民政和马华分别在槟攻打13州席和10州席,两党依然全军覆没。行动党继续横扫19州席、公正党10州席、伊党1州席。国阵在槟的议席数量进一步减少,只依靠巫统保住10州席。
2018年第14届大选,希盟在槟州的势力更为巩固,并取得历史上最大胜利,赢得37州席,国阵依然靠巫统保住仅剩的2席,余下1席由伊党赢得。民政马华依然没有突破。
2013和2018年大选,槟民政和马华开始出现候选人惨败,连按柜金都拿不回的情况,显见政治势力进一步褪去。这两个曾经的槟州执政党犹如“难兄难弟”,这一条“破蛋”之路更难走。
2018年惨败民政退出国阵
2018年大选惨败后,国阵势力消退,在槟州看不到前景。民政和马华苦苦思索定位,呼喊两党退出国阵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
民政痛定思痛做出重大决定,时任主席拿督斯里马袖强在2018年6月宣布退出国阵,民政和马华40多年来的盟友关系止步于此。国阵成员党当时剩下巫统、国大党、马华及人民进步党。
马袖强率领民政从国阵出走后,也在同年11月退下,由拿督刘华才接班成为新任主席。
2019年,民政以第三势力姿态参加柔佛丹绒比艾国席补选时以惨败收尾,候选人失去按柜金。察觉到民政没能力单打独斗后,刘华才在2021年2月率民政加入国盟,成为联盟里唯一的非巫裔政党。
2022年大选 3国席交锋
2022年11月第15届大选,民政和马华重回对立的位置,以反对党身分在槟州的3个国席交锋。
槟州共13个国席,马华从国阵分配得6席,即峇眼、大山脚、峇都交湾、武吉牛汝莪、丹绒和峇央峇鲁。首次披上国盟旗帜的民政则分配得5个席位,即峇都交湾、升旗山、丹绒、日落洞和峇央峇鲁。
这意味,民政与马华在峇都交湾、丹绒和峇央峇鲁对上。
马华攻6区5人失按柜金
马华在6区上阵,除了峇央峇鲁区候选人苏仪芳,其他5名候选人失按柜金;反观民政党竞选5席,有3人保住按柜金,即竞选峇央峇鲁的胡栋强、峇都交湾的黄佳祯和日落洞的拿督峇日星。
以传统上属于马华得峇央峇鲁为例,马华派出亮眼的政治新星苏仪芳出战,但仍无法取得突破。在希盟依然保持优势,国盟崛起分散选票的局势下,马华在此区的得票率逐步减低。
尽管民政主要靠伊党获得选票,但无法独立争取华裔支持,但从总票数说来,靠对码头的民政在此次选举中的表现更好。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