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壓力,是國盟在6州州選主打的課題,慕尤丁發表“100令吉填不滿推車一角”言論,其實是為國盟為6州制定個別宣言做了鋪陳。若以他任相時奉行銀彈政策,向人民派錢的作風,想必宣言裡都是用金錢來鋪就的,民粹。
100令吉買不到一家4口一週的食材,這不是什麼新鮮事,曾任首相的慕尤丁真是後知後覺。
2年前,在冠病疫情反覆,行動管制令也反覆收緊又放寬時,我們做了一個社會實驗:100令吉,究竟可以在人民組屋的民辦雜貨店、住宅區裡的連鎖雜貨店、及社區霸市裡,買到多少樣食材。
這隻限食材,並以普遍的大馬家庭架構,即一家4口的一週口糧為標準。
首先,我們往推車裡放了5公斤白米、1公斤白糖、一包梳打餅、500克咖啡、1公斤milo,1公斤麵粉,2盒共20顆雞蛋,再拿幾個沙丁魚、茄汁豆、鮪魚罐頭,2袋共10包的快熟面,最後添些青菜,算算就差不多100令吉了。
這樣的食材,勉強可以讓一家4口吃上一週嗎?不用問阿桂,也不用問阿蓮,這只是最基本的食材,油鹽醬醋茶沒有、蔬菜水果也沒有、除了罐頭,一點肉味都沒有。
B40的日子,不是白米飯配煎蛋撈醬油、洋蔥沙丁魚配茄汁豆的。於是,我們嘗試用100令吉來購買營養均衡,有碳水有纖維有營養的食材,把白米、飲料、罐頭和餅乾放回去,把鮮魚、肉雞、冷凍食材、水果、蔬菜、乾貨等放進推車裡,算算竟要價近200令吉!
噢,這還不包括衛生棉、文具、“讓生活有點滋味”的零食、飲料、甜品等。這樣的開銷,還是2年前的水平,如今物價飆漲是全球人民共同的痛。
“所以,你有什麼對策?”網民在他的相關報道貼文下留言,“虛心”的請益於他,同時提醒他在出任首相時,物價早就靜悄悄起價的事實,說他被下屬矇騙了,還是裝不知道,都在嘲諷他“坐在冷氣房想像,完全不知民間疾苦”。
物價壓力,是國盟在6州州選主打的課題,慕尤丁發表“100令吉填不滿推車一角”言論,其實是為國盟為6州制定個別宣言做了鋪陳。若以他任相時奉行銀彈政策,向人民派錢的作風,想必宣言裡都是用金錢來鋪就的,民粹。
派錢派上了癮,因為“現金就是王道”(Cash is King),拿到錢的勉強可以為家庭成員加一個雞腿,更多沒拿到錢的中產階級,一直都被“銀彈政策”給邊緣化,直到上週宣佈年收入10萬人令吉以下者,在州選投票後可以獲得100令吉電子錢包餘額,讓阿桂和阿蓮越想越不服氣。
更不服氣的是,世界銀行在一份報告揭露,政府在行管令期間的派錢政策好不完善,有四分一的低收入家庭、月入少過2000令吉或以下者都沒有獲得援助金,但卻有超過三分一月入過萬的家庭,一次又一次收到政府派錢,每天都能往餐桌上加雞腿。
這是不能以任何理由來解釋、辯解、開脫的錯誤,低收入群的網絡和資訊接觸匱乏,未能及時知道政府的金援計劃,並及時申請獲得補助,不是他們被忽略的原罪。
在今年《經濟學人》的“大麥克指數”排行榜裡,在東南亞位居前3名的馬來西亞,我們能以比印尼、臺灣等更便宜數美分的價錢買到一份大麥克的國家,一個只要工作半小時,就能獲得購買一份大麥克套餐酬勞的國家,卻有人沒獲得援助金,卻有人為了每週一家人的食材費用而汲汲營營時,這個國家存在很難理解,也無力解決的,社會架構弊病了。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