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战情快报 战情快报 选战视频 选战视频 重点选区 重点选区 州选分析 州选分析 选将名单 选将名单 选情个别看 雪兰莪 雪兰莪 槟城 槟城 森美兰 森美兰 吉兰丹 吉兰丹 吉打 吉打 登嘉楼 登嘉楼
马来西亚6州选举:即时报道 雪兰莪 槟城 森美兰 登嘉楼 吉打 吉兰丹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雪兰莪

|

选情分析

发布: 6:49pm 04/08/2023 16574点阅

国盟

希盟

国阵

6州州选

罗志昌

危险区

国盟

希盟

国阵

6州州选

罗志昌

危险区

【视频】6州秘谈 | 雪州16个危险区 蓝眼表现会影响安华首相宝座?

罗志昌表示,以雪州在去年全国大选的成绩来看,希盟和国阵在雪州有16个危险区。(《6州秘谈》截图)

(八打灵再也4日讯)雪州作为在来临中的首要战略州,政治分析员指出,希盟和国阵在雪州的56个州议席中,存在16个

他表示,根据2022年全国大选的数据来看,在雪州赢得的国会选区下共有15个州议席,而希盟和国阵在这些选区底下与国盟的差距,基本上都是介于2%至5%的微差之间。

他说:“我是用最新的2022年全国大选时,雪州国会选区的成绩直接换到州选区去。在国盟胜出的国席下共有15个州议席,加上伊斯兰党本来的1席,总共有16席。

“总的来讲,就是希盟在雪州的情况,最危险的情况是会输掉16席。”

他今天中午做客星洲网特别制作《6州秘谈》直播节目,针对主持人郑锦隆询及希盟和国阵雪州的选情时,这么表示。

另一方面,罗志昌也表示,公正党乃至希盟在6州州选的表现,并不会影响到首相拿督斯里安华的地位。

他表示,在整个221个国会选区里面,希盟目前共握有81个国席,国阵有30席,加上东马的沙盟(GRS)和砂盟(GPS)以及独立人士,整个加起来是148席,刚刚好三分二。

因此即便握有30席的巫统可能因州选失利而离开团结政府,但安华仍握有东马的砂盟(GPS)和沙盟(GRS)的28席以及独立人士的支持,仍握有过半的议席。

他说:“如果你最近有看到这个砂盟领袖的言论,他们都对最近所谓的如果绿潮来袭,就会攻陷所有的六州,然后就换政府的言论感到气愤。

“因为这种说法就是完全典型的西马大半岛主义,完全没有把东马放在眼里。”

罗志昌认为,其实安华也并没有把全部的筹码都压在巫统身上,而是与东马更紧密地站在一起。

“所以我觉得对安华的首相地位,影响是不存在的。”

他也指出,其实对于希盟和国阵目前最大的挑战,还是在于人民感受最深的物价高涨、通货膨胀、生活压力的问题。

“希盟承受的压力其实是这一块,而在野党则没有这个包袱,因为责任本来就是在执政的那一方。”

打开全文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50am 08/05/2025 1.0千点阅
​王丽琴.火箭马华同处政治现实困境

行动党与马华,一个手握权力,一个肩负历史,却都站在摇摇欲坠的基石上。前者被质疑“变质”,后者被批评“未变”。没有对错,这只是政治困局下的真实写照。

最近,霹雳州亚亦君令补选落幕,胜负已定。胜的是团结政府(国阵加希盟),输的是国盟。简单来说,选民拒绝了极端,选择了稳定。但胜选背后,那股微妙的政治气温仍然耐人寻味,就像一块刚出炉的铁板,表面看似温和,摸上去却依然烫手。

团结政府表面上稳住阵脚,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先说一个现实的情况,巫统尚未彻底摆脱信任危机、马华还在追逐流失的支持、行动党则继续在族群课题的夹缝中努力求取平衡。

同时,有人开始推测,团结政府的胜利是否意味着国阵巫统重新回到权力核心?马华与国大党是否逐渐沦为国阵的边缘角色?行动党是否要和巫统结盟了?

尽管种种揣测,但各方仍需记住一点,无论是谁上阵、谁动员,亚亦君令补的胜利绝非任何一方的单打独斗,而是整个团结政府合力的成果。

这场选举是选民对“稳定”的集体押注,不是对个别政党的告白。巫统与行动党的合作看似不自然,但在某种程度上却是最合适的政治距离。两党的理念与方向不同,彼此不需要走得过近。毕竟,距离过近,反而容易打破局面。

如果未来巫统和行动党真的联手迎战全国大选,那大概是一种“现实优先于情感”的战略结盟。政党的合作如同婚姻,讲的不仅仅是爱、理念,还有利益、风险与可控性。

至于马华是否应退出国阵?表面上是原则问题,实则是生存难题。若退出国阵,马华将失去一个重要的平台;若留在国阵,至少还有谈判的筹码。别忘了,马华在柔佛仍有两名行政议员,饭碗尚未凉透,谈不上掀桌。

作为国阵创党成员之一,马华从未想过、也不打算退出国阵。对马华而言,国阵精神象征着“共识政治”,若共识不再,应是其他成员党离开,而非马华让步。若巫统有意与行动党或希盟合作,我相信马华将主张解散整个国阵,而不是选择退出或自我矮化。

当然,现实政治从不讲求浪漫。最后拼的不是理念,而是选票的多寡。谁掌握选票,谁就有话语权。即使这些选票背后藏着沉重的政治代价,政治人物也别无选择,只能牢牢把握,因为那是通往权力与影响力的钥匙。

那么,问题来了,巫统是否会舍弃马华,与行动党联手走向未来?马华会否反向操作,解散国阵?行动党又是否愿意与巫统站在同一阵线?

行动党如今是联邦政府中最大的政党,但却也背负着难以调和的双重期待。部分华裔选民开始质疑,行动党是否在执政过程中妥协太多,失去了当初坚持的原则;而部分马来选民却对行动党依然存有疑虑,质疑其是否真正代表多元。

结论就是,行动党说得多了会被骂“挑衅”;说得少又被说“软弱”,正所谓“左右为难,进退皆难”。

在多元和谐的框架下,行动党试图扮演一个“安静的巨人”。但安静久了,就难免让人怀疑,是不是在沉默中妥协太多?

马华呢?逐渐如同象棋中的“仕”,被困在九宫之内,寸步难行,既无法主动出击,也难以自保。在国阵中,马华的角色是“能出力,却无法掌舵”。

行动党与马华,一个手握权力,一个肩负历史,却都站在摇摇欲坠的基石上。前者被质疑“变质”,后者被批评“未变”。没有对错,这只是政治困局下的真实写照。

不过,行动党和马华注定无法成为朋友,彼此斗得你死我活之际,巫统却悄悄成了大赢家。

从当前的局势来看,各政党步步为营,若一味只在权谋之间打算盘,最终恐怕只会遭到选民沉默抗议。

民心不能用口号换取,而是需要日积月累的信任。真正的胜利不是赢得一场选战,而是在风向转变时,选民依然愿意与你并肩而行。

在这条漫长的政治道路上,只有那些坚持初心、真正关心人民的政党,才能在风雨中站稳脚跟。

如果政党忽视了选民的感受,选民可能会选择“晒冷”(Show Hand)或沉默抗议。甚至,他们宁愿放弃,宁愿两边都不选,也不愿随便妥协。

在喧嚣的选战背后,最沉默的力量往往最深沉。别低估选民的耐心,也别挑战他们的底线。真正的胜利,不是战胜对手,而是赢得人心。

如今的政坛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汹涌,各方在利益与风险之间试探合作的边界。当理念让位于现实,合作不再基于认同,而是为了生存,未来的政局,究竟是共舞还是共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