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戰情快報 戰情快報 選戰視頻 選戰視頻 重點選區 重點選區 州選分析 州選分析 選將名單 選將名單 選情個別看 雪蘭莪 雪蘭莪 檳城 檳城 森美蘭 森美蘭 吉蘭丹 吉蘭丹 吉打 吉打 登嘉樓 登嘉樓
馬來西亞6州選舉:即時報道 雪兰莪 槟城 森美兰 登嘉楼 吉打 吉兰丹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州選分析

發佈: 7:40am 03/08/2023 5750点阅

國盟

黃子豪

花旗物語

六州選舉

3R課題

希盟-國陣

鄉區馬來人

黄子豪.发展和落后之间的终极对决

黃子豪

与其说这一次的选举是对垒,其实真正的是城市选民对垒乡区选民;是马来保守圈对垒其他选民;是发展和落后之间的终极对决。

随着竞选期的开展,希盟-国阵和国盟的竞选就此铺开。如果仔细一看,就可以发觉国阵的竞选力道在雪州和槟城这两个重点战区几乎还没有什么存在感。诚然,这两个州属已经演变成希盟和国盟在直接对垒。那这两者在这个竞选初始阶段,到底谁占上风呢?

环顾这一次的,由于不算是全国大选,牌面上最后的选举结果也不足以影响首相的更换,因此候选人的竞选宣言一般上都围绕于地方发展和民生课题,而没有提出太宏观的战略。由于不需要涉猎全国经济发展等要素,因此希盟和国盟的竞选方向都聚焦在意识形态之上。

国盟这一次的胜选方程式,就是一统马来票,完全控制票;对摇摆不定的马来人大打宗教和族群危机牌;对恨巫统和行动党合作的巫统党员则加以煽动,要他们含泪把票投给国盟。这么一个做法,基本就可以把巫统打残,进而威胁希盟雪州和槟城政权。要达到以上三重目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持续操弄:种族(Race)、宗教(religion)、王室(Royal)。因此国盟的竞选手段,尤其是伊党,往往都聚焦于种族、宗教论调。有趣的是,这一次最后一个 “R”,王室好像时常都站在伊党的对立面。这点从霹雳州苏丹和雪州苏丹对于伊党的竞选手段特地发文抨击或者报警,从侧面显现了伊党是玩过火了。但是,只要可以调动保守马来选民的情绪,获得他们的选票,这一切又算是什么呢?

但以上国盟的战略毕竟还只是威胁,还不足以完全撼动希盟在这两个州属的江山。要夺过槟城和雪州政权,还必须要希盟支持者的合作才行。眼下的情况,其实几乎就是回到2013年的选举格局。只不过那时候的巫统-国阵成为了现在的国盟,希盟还是处于前身民联,现在的巫统,就是当时身处民联的伊党。2008年,希盟的前身民联一举以超过三分之二的议席夺过槟城政权,以及以过半数议席在雪州击败国阵。2013年,民联在这两州更扩大了执政的优势,双双以超过三分之二多数议席击败国阵。当时,巫统在马来选民居多的乡区议席几乎还是无敌的存在,只不过在半城乡和城市地区被民联完全击败。自此,选民中的分野是很清楚的:非马来人和城市马来选民绝大多数是支持代表自由、开放、先进的希盟(民联);而在乡区议席,保守马来人选民则完全倾向马来主义政党,如巫统、国盟。而这个分野也一直延续到今天。

那现在2023年和2013年那场选举,有分别吗?有,那就是投票率。2013年,雪兰莪的投票率达到了空前的87.08%;槟城也不遑多让达到86.98%。所以在2023年的今天,如果希盟要赢得槟城和雪州政权,2013年的历史定律已经告诉你,投票率必须高!进入这周,希盟也开始了一波针对国盟的攻击,包括提醒雪州选民,一旦国盟上台执政,雪州就会沦落到吉打发展落后的恶果。此外,即时短讯平台如Whatapps和Telegram也传刘华才已经和伊党达致协议,伊党会让路刘华才上阵峇六拜这个马来选区,但是一旦国盟在槟城议席过半那则会由伊党人选出任槟城首席部长。无论这些消息是真是假,但是最终目的就是要调动选民的危机感,让他们出来投票。

这么一来,如果我们把视角拉高,那么就会发觉,与其说这一次的选举是希盟-国阵对垒国盟,其实真正的是城市选民对垒乡区选民;是马来保守圈对垒其他选民;是发展和落后之间的终极对决。这种类似当年泰国红衫军对垒黄衫军的现象,是一个严重分裂的兆头,是不良的民主进程。至于最后槟城和雪州政权花落谁家,就要看是伊党的2R手段奏效,还是希盟的选民投票率高了。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7:50am 01/05/2025 1.7万点阅
张庆禄.国盟陷入自己制造的困局

国盟的扩张战术已经走到了尽头,撞上南墙。要支持国盟的马来选民,几乎已经全部转向了,剩下的并不卖国盟的账。马来支持率已经到顶,华人票却拿不到,国盟陷入了自己制造的困局。

亚亦君令州议席补选成绩出炉,竟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各方皆从中解读出有利于己方的正面讯号。

国阵巫统候选人尤斯里以5006张多数票击败国盟和社会主义党候选人,相比2022年大选时的两千余多数票,可谓是暴增。

国阵∕希盟庆祝胜利,各人纷纷唱好国阵∕希盟合作模式。希盟成功“转移”选票给国阵,让国阵在华人票仓冷水河新村取得压倒性票数。这足以说明国阵+希盟的模式奏效,在非巫裔占一定数量的选区,可说是所向披靡。

而败下阵来的国盟∕伊党候选人也没有“输”,因为已“成功”阻止国阵拿到1万8000票。

另外,伊党也守住了自己的基本盘。上届选举,伊党在亚亦君令得票6812张,此次补选在国阵∕希盟联手夹攻,以及投票率下降的情况下,仍能获得6059票,难道不是一项“成就”?

伊党署理主席端依布拉欣更宣称国盟不但保住基本盘,也吸引到非巫裔选民。

至于社会主义党候选人白华敏,更是虽败犹荣。上回大选,白华敏披甲上阵,在激烈的五角中,成为炮灰,只获586票,痛失按柜金;这一次,重作冯妇,竟在投票率低迷下,逆流而上,取得1106票,实现票数翻倍暴涨的“奇迹”。

在西马半岛,第三势方向来不成气候,如今社会主义党在国阵∕希盟,以及国盟两大阵营的围堵下,还能突围赢得逾千票,表现可谓突出。

结果,整个选战打下来,似乎没有真正的输家。

政治人物擅于放大有利于己的部分,忽略不利讯息,这种只注重阳光面的积极心态,无助于政党的改进。

换个角度看,这场补选其实揭示了各党的隐忧,问题是,他们愿不愿意正视。

国阵∕希盟的所谓的“大胜”,掩饰不了选票流失的现象。若以国阵和希盟在2022年大选的得票计算,巫统候选人尤斯里不该只获得1万1065张票。另外,白华敏的票数翻倍,是来自于希盟非巫裔选票,尤其是印裔选票。若团结政府不采取行动,挽回非巫裔选民的心,接下来的选举,会有更多原希盟支持者,转投第三势力,或者干脆不投票。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党的票数虽大增,但这大多都是“抗议票”,并非真心支持该党。而且,即便取得逾千票,距离胜出,还有八千里。第三势力仍不成气候,别因为一朵蔷薇的盛开,而误以为春天到来。

至于国盟∕伊党,则应从补选成绩中窥见战略的局限。守住基本盘,乍听之下,感觉还不错,但这却是对国盟的“当头棒喝”。

国盟尤其是伊党,成功攻下巫统多个地盘,取代后者成为马来人的首选。2022年大选,国阵与希盟组成联盟,巫统与行动党的合作,成为炒作的议题,而国盟则沿续种族政治操作,侵蚀巫统的基本盘。而在亚亦君令补选,国盟的策略竟然失效,完全撬不动巫统的支持者。

这意味着,国盟的扩张战术已经走到了尽头,撞上南墙。要支持国盟的马来选民,几乎已经全部转向了,剩下的并不卖国盟的账。这次补选,国盟几乎是“All In”,只攻马来票,所以才一再炒作养猪场课题,而结果证明这种策略的边际效应已渐趋向“零”。

马来支持率已经到顶,华人票却拿不到,国盟陷入了自己制造的困局。

以上的分析,也许不受欢迎,但却可能更真实。

你也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