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亞南31日訊)雪州國盟指出,將在國盟成功執政雪州後,再公佈雪州大臣人選。
面對記者詢問到底國盟的雪州大臣人選是誰,雪州伊斯蘭黨秘書羅斯蘭說,國盟所派出的56名候選人各有千秋,且都符合成為大臣的資格。
他指出,國盟委任多名專業人士在雪州州選中上陣,做好執政雪州的準備。
他也說,大臣人選最終決定權在雪州蘇丹,因此在贏得州選前,他們不會公佈大臣人選。
針對雪州國盟主席拿督斯里阿茲敏曾表示不上陣,卻成為了國盟淡江州席候選人,雪州土團黨秘書拿督阿茲曼說,這是因為國盟在考慮到若成功在雪州組成政府,須要有一名有經驗的領袖帶領。
“沒錯,阿茲敏曾公開表態不上陣。但考慮到組成州政府,我們需要一個有經驗的人,所以國盟再次委派阿茲敏上陣。”
他也說,阿茲敏非常紳士,因為大家希望阿茲敏去上陣安全的州議席,阿茲敏卻選擇較有風險的淡江州議席。
羅斯蘭聯合拿督阿茲曼及雪州民政黨秘書莊福明召開新聞發佈會,向媒體簡單介紹56名候選人的背景。
56候選人 華裔佔10人
他指出,國盟在這次州選中所派出的56名候選人當中,40人是馬來候選人,華裔和印裔候選人分別有10人和6人,平均年齡為47歲,最年輕的候選人是來自土團黨非土著臂膀組織的萬撓候選人拉吉恩古瑪(26歲),最年長的候選人則是土團黨巴生海峽候選人拿督阿都拉昔(72歲)。
在56名候選人當中,49人是男性,女性候選人有7人;43人是第一次上陣的新面孔,12人是40歲以下的候選人。
他說,在這批候選人當中,阿茲敏阿里曾擔任雪州大臣和經濟事務部長,而峇都知甲候選人拿督斯里麗娜哈侖則曾擔任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長。
此外,還有3名雪州前行政議員,即阿都拉昔、伊黨昔江港候選人拿督阿末尤努斯和伊黨鄧普勒公園候選人再迪阿都達立,以及1名檳州前行政議員,即土團黨美丹花園候選人阿菲夫。
他也說,國盟在這次州選中派出多名專業人士,即7名律師、3名工程師、1名建築師、2名醫生、10名擁有宗教專業文憑者、1名前部門秘書長以及4名前政治秘書,此外,6人曾當選為州議員,6人活躍於非政府組織。
指有國大黨馬華領袖挺國盟
羅斯蘭聲稱,有雪州國大黨和馬華領袖表態,會在雪州選舉中支持國盟候選人。
他指出,雪州國盟副主席拿督阿末尤努斯最近跟20個國大黨區會領袖會面,他們表態會支持國盟候選人。
“馬華也有人在加埔跟我們的候選人見面,並表態會支持,這提高了我們的信心,說明這些國陣傳統支持者已經不再支持他們。”
他說,在一些選區,有國大黨的地方領袖曾在提名日當天現身支持國盟候選人。
羅斯蘭在爾後向記者說:“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馬華的代表是加埔區會主席跟(國盟伊黨加埔區國會議員)哈麗瑪見面。”
“這是國大黨和馬華第一次不在州選中上陣,這當中肯定存在不滿,看來他們會支持國盟。”
至於他們會否公開支持國盟,他說:“有些會公開支持,就好像國大黨就敢公開支持,至於馬華,可能他們會投票還是怎樣的,我們會接受。”
他指出,國大黨依約前州議員帕迪班就因出席國盟的活動而遭到開除,“他們不想離開國大黨,但是如果因為他們的行為而被開除,那就開除吧。我們也不強迫他們加入,他成為了國盟之友。”
諾奧馬為國盟站臺
羅斯蘭也說,除了國大黨和馬華,雪州巫統州聯委會前主席丹斯里諾奧馬在這次州選中為國盟站臺,儘管諾奧馬沒有加入任何國盟成員黨,但無論去到哪個地方助選,都獲得當地民眾所支持。
另一方面,他認為,隨著州內非馬來選民尤其是印裔選民開始傾向支持國盟,在與團結政府一對一的情況下且馬來選民投票率達80%,國盟將能夠贏得至少29席的簡單多數議席,執政雪州。
希盟國陣同陣線有利國盟
羅斯蘭指出,第15屆全國大選因為有希盟、國陣與伊黨的三角戰分散了馬來選票,現在希盟和國陣已站在同一陣線,這反而對國盟有利,若有80%的馬來選民出來投票,國盟執政雪州指日可待。
他坦言,在去年全國大選中,伊黨在雪州所獲得的華裔選票幾乎是零,若可以在這次州選中獲得5%的華裔選票,已算是很好的進步。
羅斯蘭說,隨著雪州選的開跑,可感受到華裔對國盟支持度已有所增加,“至少他們現在願意接受我們的傳單,而不像以前那樣讓我們吃閉門羹。”
他續指,一些在去年大選中支持行動黨的華裔選民,在看到希盟接納國陣後,可能會不出來投票或投廢票,以示對希盟與國陣合作的抗議。
指雪國盟候選人自費競選
羅斯蘭說,由於土著團結黨的銀行戶頭仍被凍結,導致國盟在這次州選中面對財務困境,候選人不得不自掏腰包競選。
他說,儘管面對財務問題,但這並未對國盟要贏得雪州政權帶來打擊。
“我們確實在財務上面對困境,土團黨的銀行戶頭不知道會被政府凍結到何時。”
他說:“我們的預算有限,伊黨的錢也不多,但我們相信錢不是最重要的。”
他指出,除了候選人得自掏腰包,他們也獲得來自人民的支持。
羅斯蘭續指,國盟在去年的大選中贏得6個雪州國席,但在過去9個月,都不曾獲得聯邦政府的撥款,而是得靠本身的資金來服務選民。
他也說,國盟所派出的候選人都是廉潔和正直的,沒有所謂的“法庭幫”或“監獄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