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黨經歷去年大選的輝煌時期,似乎已抓到社媒攻防操作的精髓,伊斯蘭黨不單是最早在網上部署州選的政黨,也可說是當下備戰士氣最高昂的政黨,從其晚近的臉書廣告投放策略、覆蓋州屬和論述設定,伊斯蘭黨看來不只要捍衛三州,私下也對雪州虎視眈眈,因為大數據不會說謊。
讓我們再次回顧2022年11月舉行的全國大選——“綠色浪潮”為什麼在國會解散前夕乃至競選期間無法被當時掌握國家機器和情報機關的巫統洞悉,也不被擅長做選前民調的希盟發現?以至兩者在開票夜才措手不及,後知後覺?
根據臉書母公司Meta開放數據,去年選前90天在大馬臉書投放有關社會議題、選舉或政治類的廣告超過4萬則,總花費約600萬令吉,廣告賬號逾2000個。必須說明的是,600萬僅是廣告投放費,這尚不包括一般設計費、製作費和管理費等。
當中名列前一百的賬號就投放了近435萬令吉,並以時任首相依斯邁的賬號獨佔鰲頭,單是在選舉期間就花了40萬在臉書投放廣告。依斯邁花錢全國之冠,雖贏得國席,卻保不住首相一職,無疑成了巫統派系和權力鬥爭下的冤大頭。
若比較政黨聯盟,過去一直引領新媒體的希盟其實才是臉書廣告大戶,所有候選人和官方賬號加總花費超過100萬令吉。國陣花費僅次於希盟,但報酬率毫無疑問是最低,許多在國會解散前就已花大錢的大人物都相繼敗陣,包括馬哈基爾、諾加茲蘭和沙里爾等。當中因素包括廣告投放操作的僵化,以及可能遭受外包服務所限,導致無法在漫長競選期間順應局勢而快速調整應變策略。
競選初期慢熱的國盟則是後來居上。若僅以在投票日前三天的廣告投放花費,一眾國盟賬號高居榜首。當巫統的馬來鐵票在競選後期開始鬆動,以及有既得利益集團發現選情不對又不願看見希盟上臺執政,這鼓舞了國盟最終在投票日前夕把大量廣告預算孤注一擲(all-in)在關鍵州屬、邊緣議席和公務員受眾群體,並於短時間內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操作大量低品質、但卻具煽動性的恐嚇訴求和議題。
這就是所謂“綠色浪潮”的源起,讓伊斯蘭黨不但崛起成為國會最大單一政黨,也成功促成大量議席爆冷翻盤,如布城、加埔、烏魯雪蘭莪、瓜拉冷嶽、武吉幹當、亞羅士打等國陣和希盟可能也意想不到會輸的議席,最後皆落在土團黨和伊斯蘭黨。事實上,國盟在上述幾個國會議席的臉書廣告投放都是在全國名列前茅,投放額度幾乎平均分配。國盟在最後關頭突然獲得龐大競選資金,也一度在選後遭到強烈質疑。
如今,巫統與其宣傳機關似乎不再相信砸錢,儘管六州議會已解散將近一個月,投入預算甚至不及賽沙迪領導的MUDA,也許黨主席阿末扎希從不相信這一套,畢竟阿末扎希的臉書賬號在去年全國大選期間也從未花費一分錢。是巫統輸到怕?還是金主不在而無法發揮?土團黨也與巫統同病相憐,一樣顯得緩慢,也許這和反貪會凍結其銀行戶頭有關?還是土團黨正等待資金來臨,依樣畫葫蘆在投票日前夕才押下全部籌碼?
伊斯蘭黨經歷去年大選的輝煌時期,似乎已抓到社媒攻防操作的精髓,伊斯蘭黨不單是最早在網上部署州選的政黨,也可說是當下備戰士氣最高昂的政黨,從其晚近的臉書廣告投放策略、覆蓋州屬和論述設定,伊斯蘭黨看來不只要捍衛三州,私下也對雪州虎視眈眈,因為大數據不會說謊。
如果到了投票日前夕,伊黨已知原有執政的三州勝券在握,下一個調動人力和資源大舉進攻的必然是雪州。由此可見,雪州才是此次州選的關鍵州,這也是為何團結政府轄下政黨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