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人政治在接下来几年,也会面对当年华人政治一样的不确定性、浮动和犹豫不决,即各党派都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即使胜利也是短暂的。
马哈迪和国盟高唱马来人团结的论调。这调子看似不可思议,尤其是马来族群占总人口的约63%,怎么还需要大团结。在大马政治演变中,团结一直是主调,也是政治武器,我们应该不会感到陌生。
从建国开始,三大民族的团结,就是争取独立的重要指标。在英殖民政府眼中,如果三大民族无法团结,那就无法独立。因此,先贤们提出了和平共处的方案,这一套模式一直存在到了513事件后重新定案,即以社会经济重组的新经济政策为主来维持国家稳定。
看看现今的马来人大团结论调,似曾相识,和以往的华人团结论如出一辙。对于1970年新经济政策造成的不利政治环境,一些政党和政治人物也同样提出华人应该团结的论调。
当年的华族政治势力,被三个政党占据,即马华公会、行动党和民政党。它们在多届大选中,处于拉锯战,一些时候其中一方掌握多数华人选票,或者稍微胜出。来回多轮的拉扯,也不过是此消彼长。虽然现今看似全力支持行动党,但实际上华社内部依然存在对立的政治立场。
当前的马来社会也面对了类似的局面,即存在四大政治势力,即伊斯兰党、巫统、土团党和公正党。为何要喊大团结呢?看回当年的华人政治,就是因为无法团结,才需要喊出团结的口号。那时华社的内部是分裂的,当今的马来社会也是分裂的,要团结并无法靠口号来达成。
在世俗化和宗教化之间,在土著保护政策和开放之间,在种族至上和多元族群之间,在马来社会中,有很多层的光谱。要达到一致的看法和立场,是非常困难的。
就像过往的华社一样,对于土著至上政策,社会内部的看法是分歧的。华社中有马华公会的死忠支持者,更多的是骑墙派,对于政治,是非常开放的。主要是看时局的变化,执政集团的表现,一些时候支持,一些时候反对。
我认为,马来人政治在接下来几年,也会面对当年华人政治一样的不确定性、浮动和犹豫不决,即各党派都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即使胜利也是短暂的。这是因为社会内部的矛盾非常复杂,城乡差异、贫富差距、宗教理念、个人生活选择等等,不是单一的政治论调能够说服所有人团结起来。
在经历了国阵政府倒台后的政治大洗牌,我们的社会学习了许多政治课。我们知道政治人物不可信,政治宣言可以是谎言,族群之间并非如政客般所讲的那么不堪。各个族群的社会中,也出现不少新的政治思潮,过往的种族主义外衣早被深入剖析。很多政治人物的言论,在社媒的各种讨论中,形同国王的新衣,他们被赤裸裸地袒露在人们眼中,很多时候还无地自容。单一族群内部的团结是荒谬的,国家团结才是大马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