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能忽視一位德高望重的前首相發表帶有煽動意味的言論,但也無需過度的去介意甚至相信他的思路就是現實,畢竟作為大馬人,我們身邊一定不缺和友族的相處,他們對我們的態度和想法,親身感受才是最真實的。
第15屆全國大選,國盟掀起了綠潮,隨後有不少分析都在談論著這股綠潮會蔓延到即將來臨的六州選舉。
可向往自由、渴望平等和開明政治的非穆斯林,面對著以巫裔及穆斯林至上的國盟肯定提不起勁。
但是穆斯林或巫裔社會對於國盟或伊斯蘭黨的這一套種族牌,就特別的喜愛嗎?真會一面倒的只支持國盟嗎?
我的母親在甘榜長大,以前回鄉會帶我到她巫裔朋友的家串門子。小學唸的華小,班上也不缺巫裔同學,雖然不多。
上了國中,我的朋友圈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因為我的同學們都是巫裔為多數,而我在這樣的環境裡把原本不怎麼樣的國文,修得特別好,除了可以說一口流利的國語,初中三開始,我的國文考試就一直是A,而我的“良師”就是當時最要好的巫裔朋友婉妮。
她教我國語,當我考得比她好或在比賽超越她,她都不曾對我感到不滿,我們從初中一直到大學,都保持著同學及好友的關係,直到數年前她遠嫁甘馬挽,我們才減少聯繫。
除了婉妮,還有班上非常調皮卻喜歡請我吃炸魚條的依斯邁,每次開齋節會送我巧克力曲奇的莎莉花,以及在我告知要轉校之後對我表達不捨還要約我逃學,請我吃鴨飯的沙華爾。
大學最後一年,和我一起在布城大橋路旁,拿著吉他高唱幾曲慶祝我們即將畢業離開國大的阿玉布、馬思妮、思達、法汀和蘇哈達等等。
再到國營電視臺工作被調去國語組後,被大家特別關照的那段時期,還有如今已經變成朋友的巫裔同行,以及一起推動保救援流浪狗的巫裔義工,我們之間幾乎沒有隔閡。
我記得曾有一位思想比較極端的政治界朋友問過我“你的交友圈很小吧,所以都覺得大家很和諧和包容?”
我當時對他的回答是“可能是我的體質關係,這麼多年來我身邊的友族無論是巫裔、印裔、印尼人還是伊班、卡達山,我認識的都沒有極端主義。”
當然,要說完全沒有接觸過帶著一點種族主義的人,肯定是騙人的,但這些種族主義者除了友族當然還有我族,而且有些華人的極端還相當讓人傻眼,但這些極端的存在都始於彼此的不瞭解,是因為對宗教和文化的不熟悉而產生了不安或抗拒。
可是以上的這點因不理解或帶有“自我中心”的種族主義,和政客故意撩起的火頭卻有著天壤之別。
我一直深深的相信,“人民一直都是團結的,直至政客分化我們”。
日前,在臉書看到前首相馬哈迪寫的作文,是關於“華人有錢建商場,巫裔只有路邊攤”的內容。
以前看見這樣的文章會覺得不適,因為總覺得這些政治領袖只要觸碰了種族和懸殊必會掀起風浪。
但是,看著留言,反倒是覺得馬哈迪好像真的過時了。
說不定,這次他親近國盟推動綠潮,最終還會變成退潮。
套一位任職公務員的巫裔朋友和我說的話“馬哈迪要是可以興風作浪,他就不會在浮羅交怡國席輸到連按櫃金都沒了,我們都有自己的思維,總不可能因為他的一些話就被煽動的啊。”
也對,我們不能忽視一位德高望重的前首相發表帶有煽動意味的言論,但也無需過度的去介意甚至相信他的思路就是現實,畢竟作為大馬人,我們身邊一定不缺和友族的相處,他們對我們的態度和想法,親身感受才是最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