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交媒體的廣泛運用,對於候選人、政黨的宣傳手法亦發生了改變,除了傳統的線下拜票、大型講座的模式,網絡也成為各政黨的主要戰場。
如何在網絡戰殺出一條血路,在網絡輿論佔據上風,藉此吸引新生代選民已經是競選團隊最為關注的焦點。
在網絡年代,傳統模式的政治講座還適用嗎?資金有限的政黨,是否能借網絡翻盤?
報道:本刊 葉洢穎
攝影:本報 蔡偉傳、黃志漢、黃冰冰、受訪者提供
行動黨加影市議員丘欽瀚坦承,2008年至2018年期間的臉書年代,行動黨在網絡戰領域一騎絕塵,將其他政黨遠遠地甩在身後,然而來到2022年的短視頻年代,他們意識到自己已經落後於他人。
“我們還在沿用臉書作為我們的主要媒體,相對來說是落後不少。”
短視頻平臺崛起,被多個國家政府視為足以引發政治海嘯的威脅,我們也在2022年全國大選中,通過國盟的異軍突起見識其威力。
“短視頻平臺的訊息特點是夠短,且精簡。視頻網站10至15分鐘的內容,我們已經沒有精力花時間去看。”
“我們正在調整我們的步伐。別人有這個觸覺,先去開拓這一方面,我們才進去。我們先要看的是,接下來的州選有沒有更新的宣傳渠道。”
他提到,2022年國盟利用短視頻的方式讓選戰變得很有趣,將他們黨領袖的觀點簡化提煉成幾個重點,再通過短視頻平臺散播出去,令年輕選民看到巫統、國陣以外的選擇。
“接下來的州選,關鍵點在於如何讓州選戰變得更有趣以及吸引人,否則這場仗不會很好打。”因此,他思考要如何將短視頻與AI結合以在選戰中搶佔先機。
另外,人們對於傳統模式的政治講座和晚宴的熱情,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退,對此丘欽瀚也在思索舉辦政治講座的方式是否適合作為主要的宣傳方法。
“我是覺得已經不合時宜。”
檳城土團黨女青年團成員努莎娃妮與丘欽瀚英雄所見略同,她直白地說:“你不妨觀察一下,坐在政治講座前排的,基本都是老人,年輕人並不多。”
在2022年的大選,令她印象最為深刻的一段記憶是該黨組織摩托遊行活動,吸引了大批年輕選民積極參與,熱熱鬧鬧、浩浩蕩蕩地在浮羅山背(Balik Pulau)巡遊。
“我們需要人們出來參與,因為如今關注政治的人不多了。”
她也發現,相比起政治講座,只要舉辦體育相關的活動,年輕人較為踴躍。“現在年輕一代那麼多,從政者們需要改變了。”
選民對政治講座的熱情消退
曾經在大選期間出席參與政治講座的人們都知道,除了候選人,還有其他政治人物上臺演講,為其造勢站臺。
在2022年大選中,馬青發言人蔡捷暘擔任隨傳隨到的黨工之外就身兼此重任,天南地北走透透巡迴演講,最高峰的時候一天得到4個州屬演講。
“每次的演講時長最多20分鐘,講太長就沒有人要聽。”
演講的內容會按照當地的情況和喜好調整,比如在鄉村地區,演講的內容著重在貪汙腐敗;而在城市地區,就側重於政策。他笑說,自己曾擔憂演講的現場出現搗亂分子,好在並沒有發生想像的亂局,但也遭遇過有點尷尬的場景。
“印象最深刻是一次助選演講,當時下大雨,我站在一臺羅裡上演說,附近有一個美食中心,但很明顯沒有人聽到。我只能一手拿著雨傘,一手拿著話筒硬著頭皮講完,然後去趕下一場。”
站在臺上發表演說的他,最能清晰感受到臺下觀眾給予的回饋。“你可以看得到大家的興致不是非常高。”
根據他的觀察,即使另一個政黨的政治講座效果來得比該黨好,但相比起過往,選民對於政治講座熱情已經出現滑落的現象。許是人們心裡早已決定投選的對象,許是對於政治講座的內容已經瞭如指掌。
“我不能篤定說這是一個大趨勢。”他思索,“這可能是以後要改變或調整助選戰術的元素。”他認為,目前該黨的方向是以政策為主的務實路線,因為只有“政策”是不分種族和宗教,所以專注於會影響全民的課題,併為此發聲。
提及從2008年開始,馬華就處於極為惡劣的輿論環境裡,面對動輒得咎、負面如潮的聲音,蔡捷暘表示自己的心態相當坦然。
“我們是知道的。我自己本身是很坦然的,這就是人民的聲音,是他們給我們的態度。我們就藉此來思考下一步該怎麼走,政治本來就是這樣,不是你就是他。”
“窮”有窮的打法 短視頻平臺宣傳也花錢
走進社會主義黨(PSM)位於士毛月的服務中心,眼前所見的景象便提前回答他們在競選時會面對的挑戰是什麼。
資金是選戰的關鍵詞,撇除其他開銷,單單是廣告板、旗幟、宣傳單等宣傳物料的開支就已經是極為可觀的數字。
“有多少錢就用多少錢。”該黨的全國財政蘇淑樺說,“當然我們不能跟大黨去比拼,雖然人家說大選基本是3M,即Money(金錢)、Machinery(競選機器)、Man Power(人力資源),我們只能在有限的資源裡運作。”比如別人插100支旗,而他們只能承擔50支旗,她便會思考如何插好這50支旗。
在競選期間擔任競選團隊經理的她介紹,根據1954年選舉犯罪法令,每名州議席候選人選舉費用不超過10萬令吉,但5萬令吉對於該黨而言已經算是充足的水平。
“其他黨絕對是超過10萬,如果與他們比拼,真的需要花那麼多,我們也會思考付出後得到的回饋是什麼?值不值得?”
如今進入網絡戰的時代,短視頻平臺崛起,是否有助於減少宣傳方面的支出?
“但社交平臺也要花錢。”她無奈笑道,“像某黨在短視頻平臺找了網紅宣傳,那也是錢啊!我覺得我們玩不起,哈哈!”
爽朗的笑聲完美演繹何謂“真誠永遠是必殺技”。
所幸,該黨的原則是候選人必須在當地耕耘服務至少2年才能參選,因此競選期間就省卻了“如何向選民介紹新人”的煩惱,亦無須給候選人講解當地的民情和課題,一定程度上減少宣傳的工作。
而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傳達他們的訊息,成了他們的最大挑戰。
“雖然有服務,但對象群仍舊很侷限,未必能達到廣泛的宣傳效果,卻有助於建立口碑。如果候選人有在地服務,我想這是大家會考量的其中一個(因素),因為實在有太多天兵天將的問題,當選後找不到人。”
此外,至今選民尚未突破種族壁壘亦是他們另一個難關。
坐在一旁的聶阿智(Nik Aziz Afiq)於2015年加入社會主義黨,曾參與雪州士毛月補選,亦曾為國席候選人阿魯助選。
“現在選民依然會依據種族來投票,”他語氣略帶苦澀,“當我替阿魯助選時,非印裔選民會表示質疑,認為我們是來分散選票的。甚至在直播間看到我的衣著打扮時,會以為我是伊黨的。”
若從政者丟棄掉種族言論,拒絕玩弄民粹,目前看來註定前路難行。唯有人們徹底打破那堵名叫“種族”的厚壁,我們所期待的第三勢力方能向陽而生,茁壯成長。
希望這一天不會來得太遲。
延伸閱讀: 【競選團隊/01】候選人背後的造浪者,是造王者嗎? 相關稿件: 【地契與人文/01】不懂大馬地契制度會倒大黴 【退役之後/01】運動員花期短,傷退後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