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對平等的期許,放下對公平就業機會的探討,放下對更開放經濟的追求,華社的夢,只能越做越小。
配合端午節,行動黨主席林冠英日前在北海成功舉辦據他所言,是自獨立以來全國首創的豬肉促銷活動,並質問,如果國盟執政,能不能舉辦豬肉促銷。
同樣的問題邏輯,也可套用在時下的話題,例如:“如果國盟執政,出街能不能穿短褲”、“如果國盟執政,能不能舉辦演唱會”等等。
這些喊話或“恐懼政治”,彷彿在告訴非穆斯林,6州選舉,只有投給希盟,安華繼續做首相,我們才可以繼續享用美味可口的燒肉或前幾天導致鄧章欽“牙痛”的豬肉粉。反之,把票投給國盟,希盟可能丟失州政權,安華可能倒臺,非穆斯林的權益就可能被典當。
不知道是伊黨的刻意操弄,還是華基政黨或組織的藉機配合,在選舉來臨和綠潮來襲的氛圍裡,逐漸形塑一種集體焦慮,擔心接下來伊斯蘭化的浪潮如何影響非穆斯林,比如華裔是否還可以穿短褲出街、是否還可以男女同坐看電影、是否還可以觀賞演唱會等,這些比起增建華小、承認統考或制度化獨中撥款更“瑣碎生活化”的事情。
非穆斯林權益的思考,可以是思考我們有多少參與國家建設的空間,非穆斯林在政文經教的公平發展機會;也可以是很“國陣式”的,討論華教撥款、華教撥款和華教撥款。
當然,非穆斯林權益的思考,也可以被帶到一種帶有恐懼的層次,我們還有豬肉吃嗎、我們還有穿衣的自由嗎、我們還有華語新聞看嗎?
伊黨版圖的擴大,及佔據新聞版面的影響非穆斯林權益的課題,讓好一部分華裔漸增危機意識,擔憂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權益是否會被進一步侵蝕。某些政黨或組織也順勢而為,借用伊斯蘭化浪潮,增加華社的憂患,在投下手中一票之前,也只能停留在這樣的層次,而無法拓展到更宏大的格局。
宗教和種族的分化,讓族群關係走向對立和撕裂。捍衛族群權益,和政客操弄情緒,兩者因此同時出現。在現實的分化和操弄中,所謂的捍衛多元,淪為努力保存著吃豬肉、穿短褲、上華小的環境,而無法走向更絢麗自由、更高人權追求的檔次。
放下對平等的期許,放下對公平就業機會的探討,放下對更開放經濟的追求,華社的夢,只能越做越小。
這或許是種務實,一時的權宜之計,用時間換日後的成長空間。
然而,這也可以是種妥協,無可奈何,在不斷縮小的空間裡進退維谷。